您现在的位置: 海风藤 > 海风藤主治 > 正文 > 正文

海陆丰前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小提琴家马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19 15:37:27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海陆风情.专栏

年5月7日,马思聪出生在广东海丰县幼石街上一座深宅大院里。马思聪的父亲马育杭同广东的风云人物陈炯明是总角之交,后来当上了广东省的财政厅长,这才得以维持9个儿女的一大家的生活。马思聪的父母都不懂音乐,但广东的戏剧之乡所独有的地方戏剧音乐深深地影响着童年的马思聪。年,11岁的马思聪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随大哥来到法国,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

——题记

归去来兮——马思聪凤凰视频马思聪“叛国投敌案”真相来源:凤凰网

马思聪

我国杰出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前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他那坎坷、飘零的一生,他那对音乐的痴迷与追求,以及对当代中国音乐事业的贡献,使他在当代中国音乐史中占据重要的一页。但是,他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的史无前例的迫害,被迫含冤出走流亡国外,蒙冤达18年之久的遭遇,也是当代中国音乐史上所罕见的……

杰出的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

年5月7日,马思聪作为马家的第五个儿子,出生在广东海丰县幼石街上的一座深宅大院里。马思聪的父亲马育杭同广东的风云人物陈炯明是总角之交,后来当上了广东省的财政厅长,这才得以维持9个儿女的一大家的生活。马思聪的父母都不懂音乐,但广东的戏剧之乡所独有的地方戏剧音乐深深地影响着童年的马思聪。年,11岁的马思聪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随大哥来到法国,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在这里,马思聪接受了严格的小提琴训练,其演奏技巧日臻成熟,同时学习了作曲。

年初,马思聪告别巴黎回到祖国,来到南国广州,正式开始了他的职业音乐生涯。年马思聪与他的女弟子王慕理结婚。在此期间马思聪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最有影响的为《蒙古组曲》,其中的《思乡曲》成为他的代表作。

马思聪在作曲

解放后,这首小提琴曲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为台广播节目的开始曲。在全国解放前夕,马思聪面对美国人邀请他全家去美国定居丝毫不为所动,毅然来到北京,担任燕京大学教授、华北文工团剧团长、全国文联常委、全国音协副主席等职。全国解放后,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马思聪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马思聪在指导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练琴“文化大革命”的灾难

从年的春天开始,中国遭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劫难,文化界、教育界的知识分子首当其冲,遭到了残酷的迫害和打击。5月底,被“革命口号”煽动起来的中央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们,给他们的院长贴出了大字报。一夜之间,马思聪成了“资产阶级反动权威”、“三名三高的修正主义分子”。往日热闹的马宅也冷清了下来,学生再也不上门学小提琴。“文化大革命”,这个陌生的名词,让他感到惶恐、不可理解。在朋友和家人的劝告下,马思聪发表了一个声明,表示坚决、热情地支持“文化大革命”,愿意接受广大“革命师生”的批判。6月中旬,文化部系统的艺术院校的“黑线人物”多人,被集中到北京郊区的社会主义学院的校园内,住进了“牛棚”。他们当中,有各院校的领导,知名的教授、画家、音乐家、导演、名演员、作家,马思聪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在那里,马思聪他们被迫每天学习有关“文化大革命”的文件,写交待材料和揭发材料。

8月3日上午,一辆贴有“黑帮专用”标语的卡车,把马思聪等10多位中央音乐学院的“黑帮”押回了学院,接受“红卫兵小将”们面对面的批判。刚下卡车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一桶浆糊就倒在马思聪的头上,接着,一张大字报贴在他身上,一顶写有“牛鬼蛇神”字样的纸糊高帽子戴在头上,脖颈上前后挂上两块牌子,前面写着“资产阶级音乐权威———马思聪”,后面写着“吸血鬼”。一个“红卫兵”顺手将一只破搪瓷盆和一根木棍塞在马思聪手中,逼他一面走一面敲。

马思聪被这情景惊呆了。他同一群“黑帮”一起被“红卫兵”押着在学院内游街,一群狂热的青年高喊着口号,向他们身上唾着口水。昔日学院的一排琴房,此刻成了关押“黑帮”的“牛棚”。马思聪每天早上6时起床,学习、劳动、写检查,还要被迫唱着承认自己有罪的歌曲。只要那些“小将们”一高兴或一不高兴,马思聪等人就要遭殃,轻则挨骂,重则挨打。马思聪在中央音乐学院遭受非人折磨的同时,“造反派”又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他的夫人和孩子。

8月14日晚,“造反派”涌进马思聪的家贴大字报,第二天又批斗马思聪的夫人。在这种情况下,马思聪的夫人王慕理和女儿马瑞雪在她家厨师贾俊山的帮助下,仓促离开北京南下,想暂时避一避,等运动结束再回来。她们先来到南京,投靠王慕理的妹妹,后中央音乐学院的“造反派”得到消息到南京追查,她们又被迫逃到上海、广州,投靠亲友。在广州,一再被“红卫兵”追查的王慕理感到十分恐怖,觉得这次的运动没有结束的迹象,再这样下去一家人性命难保,危急之中产生了到香港暂避的念头,就委托她的哥哥王友刚帮她想办法。王慕理还让女儿马瑞雪悄悄回北京一趟,在贾俊山的帮助下和马思聪见了一面。与此同时,王慕理在广州加快了出走香港的准备工作。

被迫流亡海外

年的1月,中国正处于一个疯狂的时期,海外的舆论都把目光投向中国“造反派”的夺权上,连篇累牍地报道中国大陆的夺权风暴。就在这时,1月19日,香港的几十家中英文报纸几乎用同一标题,报道了马思聪出逃的消息:《中国著名音乐家马思聪逃抵香港》。4月,马思聪出现在美国的纽约,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了《我为什么离开中国———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可怕真相》。马思聪这一举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

马思聪的秘密出走,是被迫的、无奈的,是“文化大革命”对他残酷迫害的结果。年11月,马思聪的肝病复发,被“造反派”批准离开“牛棚”,回家居住。此时,马家的四合院已搬进了四五户人家,马思聪只得一人住在一间潮湿的偏房里。下旬,马思聪的女儿马瑞雪秘密回到北京,在厨师贾俊山和马思聪的朋友、私人针灸医生倪景山的资助下,马氏父女化装离开北京,来到广州,住在郊区丹灶的亲戚家。当时的广州、深圳等地,暗中存在着到香港的“偷渡线”,一些“蛇头”为谋取暴利进行“偷渡”。此时,马思聪的“失踪”引起了中央音乐学院“红卫兵”的重视,向公安部门报了案,并在马思聪的亲友中查找。

广州的“文化大革命”形势也越来越紧张,马思聪的安全难以保证。摆在马思聪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被揪回北京继续接受批斗,其后果不是被打死就是像作家老舍一样自杀;另一条路是偷渡香港,远离内地混乱局势,但万一被抓住则性命难保,而偷渡成功则全家安全,马思聪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为了保全性命,为了躲避“文化大革命”的灾难,马思聪被迫做出了选择。年1月15日夜,马思聪以5万港币的代价,带着其夫人、儿子、女儿,在新州登上了新州渔轮厂的电动拖船“号”。这次偷渡的组织者为广州一街道服务站的工人何天爵和原“号”拖船的司机何炳权,船是他们偷出来的,乘坐者共5户13人。

1月16日晨,拖船在香港大屿山靠岸。马思聪一家在一个岩洞中躲了一天,当天晚上,来到九龙的一个亲友家暂住。由于香港的报纸登了丢弃在大屿山的“”号拖船的照片,使马思聪感到香港也不安全,担心被引渡回内地。经过反复思考,马思聪选择了到美国去投靠他的九弟马思宏,他要到美国定居,凭着自己的提琴来养活一家。当时中美两国没有外交关系,政治上处于敌对状况,而马思聪又没有任何证件,只得通过一个朋友同美国驻香港领事馆取得了联系。1月19日下午,在美国驻香港领事的陪同下,马思聪一家四日登上了飞往华盛顿的飞机,踏上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流亡之路。

马思聪

出逃记

选择美国

除了香港、九龙,他能到哪里去呢?

去法国吗?奥别多菲尔教授和毕能蓬教授已经多年没有联系,连是否尚在人世都不知道。去英国吗?除了傅聪在伦敦之外,别无熟人。去日本吗?举目无亲。

马思聪选择了美国。虽说自从九弟马思宏一九四八年去美国之后,与他联系不多,而且兄弟俩对一些问题的见解不尽一致,不过毕竟是骨肉同胞,何况马思宏在美国音乐界已站稳脚跟,颇有影响。到了美国,借助弟弟的介绍,他可以在那里的音乐界立足,找到工作……

可是,要去美国,谈何容易!不用说他的一家没有一张出国护照,就连他的中央音乐学院工作证,也在踏上小艇之前销毁了--他生怕在途中发生意外,工作证将暴露他的真实身份。

眼下,空空如也的他,惟一的财富、惟一的「证明」,是那把陈旧不堪的小提琴。这是出自十六世纪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工匠斯特拉地瓦利(-)之手的稀世珍品。斯特拉地瓦利一生,制作了一千一百把小提琴。他制作的小提琴,云杉面板木板如丝,背板的「虎皮纹」宽而明显,造型漂亮、美观。更重要的是,他的提琴的发音格外醇厚、圆润、优美、流畅,具有穿透性。几百年之后斯氏小提琴在世界上所剩无几。美国小提琴大师梅纽因手中所持是一把斯氏小提琴,据说价值五万美金。由于几十年前一位名叫哈廷伯的七十多岁的俄国小提琴家的转让,马思聪有幸也得到一把斯氏小提琴。从此,无论马思聪走到哪里,手中总是拿着这把弥足珍贵的名琴。在出走时,他抛弃了一切,却紧紧抱着这把几百年前的小提琴。他想,倘若在香港从亲友处借一笔钱,买四张飞往美国的机票,到了美国,只要他拿出这把琴演奏,音乐会的收入将会偿还欠款。

抵达九龙的第二天晚上,马思聪托亲友找到了跟马家有点瓜葛的南希(Nancy)小姐。

「什么?马思聪到了香港?想去美国?」当南希小姐把消息转告美国驻香港领事,领事先生也大惑不解。美国领事担心九龙那个自称是马思聪的先生,会不会是一位「马骗」先生?消息灵通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他从未探听到马思聪前来香港的半点消息。

领事的考察

美国领事挑选了一位酷爱音乐的馆员,驱车九龙,面晤那位中国音乐家。

身边没有任何证件,短短的平头,不合身的西装显然是刚刚借来的,那个中国人睿智的目光足以表明他是颇有教养的。他操着纯正的法语,也能用英语对话,更表明他的文化修养是不错的。

那位馆员吐露了对音乐的偏爱。那个中国人打开了琴匣,拿出那把油漆斑驳的旧琴,轻轻地奏出了舒伯特的《圣母颂》。那琴声缠绵悱恻,温柔动人,一听便知面前的演奏者是第一流的提琴手。

动作迅速的美国领事馆当天便已从馆藏的中国报纸上,查到好几张马思聪照片,毋庸置疑,面前的中国人眉宇宽广而眉梢下弯,一双眼睛显得炯炯有神,嘴角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跟照片上的形像一模一样。趁着中国人拉琴之际,闪光灯亮了,那位馆员拍摄了照片,说是留作纪念,其实为的是连夜冲洗,让领事馆的特工专家作出最后的判别。

一曲奏毕,这位高鼻梁、蓝眼珠的美国人,忽然说起一口流利的汉语,那股「京腔」十分标准:「马先生,你知道李永刚吗?」

「哦,我认识他。」对于这个生僻的名字,马思聪马上作出反应,说道,「他是我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时的同事,现在他在香港?」

「不,不。他在台北任教。」那位馆员又问道,「请问,马先生知道纽顿这个人?」

「知道,当年美国驻广州的新闻处处长。」

虽然没有规定什么「接头暗语」,也没有什么「土匪黑话」,凭着刚才的两句问话,那位馆员对于马思聪的真实身份,已经确信无疑了。

夜深时,他改口用粤语向马思聪道别,马思聪也操着流利的粤语祝他晚安。

马思聪幕后谈判

就在马思聪进入梦乡之际,美国驻香港领事馆已向华盛顿发去密电,报告中国音乐家马思聪要求前往美国……

翌日--也就是马思聪抵达九龙的第三天,他的一家依然闭户幽居。马思聪一点也不知道,一场关于他的谈判,正在幕后激烈地进行着……

香港属英国政府管辖。手中没有任何护照的马思聪一家,要想从香港前往美国,必须徵得英国当局的许可。

美国领事向香港政府提出了引渡马思聪一家的要求。香港有关方面从美国领事那里获知马思聪在九龙,立即责怪香港警察局的无能,居然对这样重要的情报毫无所知。

香港有关当局建议美国领事,双方为引渡马思聪一家进行具体谈判。香港有关当局认为,在引渡之前,必须由港方对马思聪一家进行必要的审查、盘问,而且还要全面检查身体,以便判定他们从中国大陆出走时是否带有传染病菌……只有履行了这些查验手续之后,港英当局才能给马思聪一家发放证件。然后,再与美国领事具体磋商引渡的条件、途径。

按照有关方面的安排,光是各种审查与体格的检查,起码要花费一段时间。

美国领事担心夜长梦多,希望尽早从香港政府手中得到马思聪一家。可是,香港毕竟由英国人所管治,大权在香港英国当局手中,美国领事不得不听命于它。

结局出人意料

不知道是英美磋商走漏了消息,也不知道是美国故意把消息捅给新闻界,还是某方面耍了什么花样,总之,在马思聪到达九龙的第三天晚上,香港新闻界获知了这一爆炸性新闻。

年初抵美国的马思聪一家四口(左起马思聪、女儿马瑞雪、夫人王慕理、儿子马如龙)。

于是乎,一九六七年一月十九日,香港几十家中英文报纸,都在头版头条位置,以粗黑的铅字刊登醒目标题《中国著名音乐家马思聪逃抵香港!》。几乎每一家报纸,都开列了马思聪的头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不少报纸重新刊登了「002」号小艇照片,说马思聪于四天前与妻子、女儿、儿子一起乘这艘小艇潜往香港……

事情急转直下。正当马思聪一家阅报后呆着木鸡时,门口响起了汽车的喇叭声。

两部漂亮的轿车停在门口。进门的是南希小姐和两位已经来过的美国领事馆馆员。马思聪一家钻进了轿车。轿车直奔温莎大厦。

一位坐在沙发上的美国官员一见到马思聪一家,立即站了起来,伸出了长着棕色汗毛的粗壮的手,用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说道:「欢迎,马先生!」他自我介绍说是美国驻香港领事。

领事先生满面春风,向马思聪宣布:「马先生,马太太,略备一桌薄酒,为你们洗尘、压惊。午宴之后,我们就一起上飞机场。」

「上飞机场?飞到哪里?」马思聪连忙问道。

美国领事放慢了讲话的节奏,把每一个字都清楚地送进马思聪的耳朵里:「飞往华盛顿!」

马思聪一下子愣住了!

在午宴上,美国领事一边熟练地用象牙筷为马思聪添菜,一边谈笑风生。三杯下肚,他说出了「幕后新闻」:自从今天上午香港各报一片哗然之后,他给香港政府方面挂了电话,询问总督先生是否已经看过今天的报纸?他说,这下子,谈判该结束了吧?如果让马思聪继续留在九龙,已经无法保证马思聪的安全,必须立即离港赴美。至于各种审查、体格检查,可以在美国补办……

“叛国投敌”和流亡生涯

从香港、美国的报纸上得知马思聪已经出走后,中央音乐学院的“毛泽东思想战斗团”和“北京公社”,立即派专人追查此案,在马思聪的亲友中进行调查、逼供。“造反派”把初步查到的材料汇总整理后,上报了“中央文革”和公安部。公安部将这作为要案,于年5月成立了“马思聪专案组”,由于马思聪出逃乘坐的电动拖船为“号”,这个专案组为了保密,就以“号”为专案组的代号。专案组在审查中,马思聪夫妇在大陆的所有亲戚都被审查,有的被投入监狱,帮助马思聪离开北京的贾俊山、倪景山也被捕。他们当中,后来有的被判刑,有的被迫害致死,上演了一出株连九族的人间悲剧。

年1月18日,在经过8个多月的专案审查后,专案组终于结案了,谢富治、康生批准了专案组的结案报告,将马思聪定为“叛国投敌”,造成了“文革”中的又一冤案。

在国内对马思聪出走进行审查的同时,马思聪正在大洋彼岸忍受着心灵的痛苦和煎熬。到达美国后,美国先把他一家安排在弗吉尼亚州的农村的一栋别墅内暂住。在此期间,马思聪拒绝了美国方面提供的“政治避难基金”。年4月,为了澄清社会上对他出走的众多流言,马思聪首次公开露面,在美国纽约召开记者招待会,发表了题为《我为什么离开中国———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可怕真相》的声明。在这个声明中,马思聪没有一句责怪他祖国的语言,相反,他只是控诉了“文革”极“左”错误给中国、给他本人带来的灾难,只是如实地讲出了在中国正在发生的一切。

晚年马思聪全家福(吉成凯先生(女婿)提供)

他表示:我是音乐家,我珍惜恬静、和平的生活,需要适宜的工作环境。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个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和当前中国发生的悲剧比较起来,完全是微不足道的。马思聪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在这里发出的是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心声,他为自己的祖国正遭受劫难而痛心和悲哀。不久,马思聪迁往美国马里兰州居住,后又迁往费城郊区,在一所高层公寓里定居,直到他年离开人世,在他生命的最后20年间,他仍然以开音乐会和创作为其生活的全部内容。作为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他多次在美国各地和东南亚、台湾等地进行演出,他坚持以自己的演出收入作为全家的生活费,而拒领美国政府的“救济”。

这一时期,他还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如舞剧《晚霞》、歌剧《热碧亚》,以及一些小提琴、钢琴曲。在他的演奏作品和创作作品中,蕴含着他浓浓的思乡情结,他将其中的一首乐曲名为《相见时难别亦难》,而他音乐会每次必演的则是《思乡曲》。

马思聪在演奏

历尽曲折获平反

在马思聪于国外年复一年思念祖国的煎熬中,他的祖国也发生了变化。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重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并开始清理过去的积案,为一大批遭受迫害的老干部和知识分子平反昭雪。年1月25日,文化部发出《为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马思聪先生彻底平反的通知》,表示“我部经过讨论赞成公安部的决定。现将这一决定正式通知马思聪先生及他的家属,并请有关单位立即着手落实有关平反的各项规定”。2月12日,中央音乐学院致函马思聪,通知他公安部、文化部关于为他平反的决定。3月5日,中央音乐学院召开全院师生大会,宣布了这一平反决定。因马思聪冤案受牵连的有关人员也得到平反。从被迫出走,到平反昭雪,其间整整度过了十八个春秋。

年2月,马思聪和夫人王慕理、儿子马如龙

马思聪离开祖国十八年来,心中无时不挂念那块生他养他的热土。获得平反之后,他决定回国看看,甚至想回国定居,叶落归根,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年5月20日凌晨,马思聪因心脏病手术失败,病逝于美国费医院,享年75岁。一代音乐大师与世长辞,他至死没能实现回到祖国的宿愿,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年5月20日马思聪病逝费城

一代音乐巨匠马思聪骨灰时隔二十年后归葬广州

年十二月十三日,中国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夫妇骨灰在广州麓湖聚芳园举行迁葬仪式。马思聪家族成员从海内外各地前来参加仪式。

在异国他乡辞世整整二十年之后,中国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夫妇的骨灰于今日归葬故乡,长眠于广州白云山麓。

思乡曲---马思聪文革前的老少先队歌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

来源:凤凰网、腾讯网等

延伸阅读:

1.汕尾地名故事+才俊人物

2.海丰故事丨钟超武其人其事

3.彭湃:生死于理想,中国农民运动的第一个战士

你隔壁班的同学

校园青春丨家乡文化丨新闻动态

专注于做一个有温度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fengtenga.com/hftzz/14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海风藤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