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风藤 > 海风藤鉴别 > 正文 > 正文

海陆丰彭湃生死于理想,中国农民运动的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7/25 19:49:01
白癜风软膏能不能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7300854.html
海陆风情.专栏

海陆丰,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代中国人熟悉和神往的地方,不是因为她历史悠久、山川壮丽,也不是因为她的风物景观和亭台庙宁,是因为这里曾经孕育出一位优秀的民族儿女——彭湃。70年前,一位豪门大户家的翩翩少年毅然走出锦衣玉食的深宅大院,来到茅屋草舍,走向田间地头,把自己的命运同那些终日辛劳、腁手抵足的劳苦大众联系在一起,为了他们的解放和翻身,为了能让播种的人收获自己的果实,无私无畏的奋斗和斗争,直到最终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年轻的生命。

——题记

彭湃,年10月22日生于海丰县城东镇一个大家族,父亲彭辛娶妻妾各一,彭湃是妾周氏所生,学名天泉,留学日本时改名彭湃,意为如浩瀚的大海那样彭湃,去冲刷黑暗社会的浊水。

海陆丰.为了理想视频

彭湃祖父承祖业在海丰开设“名合”杂货店,后来与公平区人合办榨油厂,生意做大了,又放高利贷,头田地,每年收租一千六百担,放“祖仔”五百多担,加上当铺、鱼档、房产六十多间,杂货铺、鱼行等,彭湃家产在海丰是数一数二的地主家族,家族统辖农民男女老幼不下一千五百人,家庭里平均每一个成员有五十个农民做“奴隶”。祖父彭蕃感到家虽富有,可惜“家庭里无人在政府里当官”,有钱无势,总盼子孙有朝一日事从仕途,光宗耀祖,彭蕃从风水先生得知,彭湃日后定是可塑之料,他见彭湃在儿孙中最聪慧,倍爱有加,叮嘱彭湃生母周氏须善教养。

彭湃的少年时代,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代,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耳闻目睹的苦难和不幸使善良正直的彭湃从小就具有了朴素的民本思想;激起对穷苦农民的更深同情。彭湃的民本思想还主要源于生母周老太太的影响,周老太太原名周凤,享年岁,她出身贫苦农民,从小卖给海丰公平圩的地主黄可家做婢女,十七岁被黄可送给彭辛做妾,周凤在彭家仍参加家务劳动,她勤劳俭朴,富有同情心,具有劳动人民的本色,在他的教育影响下,生长在富贵家庭的彭湃从小受到民本气质的熏陶。在学校,他没有阔少爷的架子,更没有成为纨绔子弟,喜欢和穷人家孩子交朋友。

年,彭湃东渡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选政治经济学专科,学习新知识,探求救国真理。早稻田大学学术研究有自由空气,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彭湃很快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渐渐从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的知识分子,又组织了“社会主义研究社”积极地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的先锋号手。

一九二一年十月,回国后的彭湃就任海丰劝学所长;后不久改为海丰县教育局局长。他决心以教育阵地,培养革命种子,从教育入手实现社会革命,并实现了很多创新和改革,包括:整顿教育机构,刷新人事;发展农村教育,广辟教育经费,改善教师待遇;革新农村教育内容。从《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选出李大钊、鲁迅等人的文章;提倡体育运动,还举办海丰第一次体育运动大会。

彭湃当教育局长之后的又一举措是反对封建神权,当时县第一高等小学前一道墙壁上写着“天官赐福,泰山不敢当。”彭湃发动学生把墙拆了,他还写了一首《反对神权》的歌谣,流传至今:神明神明,有目不明,有耳不灵,有足不行,终日静坐,受人奉迎。奉迎无益,不如打平,打平打平!铲个干净!群众进步,社会文明。

彭湃的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与发动学生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震惊了县里的守旧势力,他们施加压力使彭湃辞去了教育局长。

辞去教育局长之后,彭湃主持出版了《赤心周刊》发表了《告农民的话》此时他在一年来的革命实践中,认识到进行社会土义革命,必须与工农群众结合,发动农民,他也决心背判自己的家族与阶级,投身农民运动,时间是一九二二年五月,成了中国第一个发动农民力量进行革命的农运大王。

彭湃逐渐认识到发动工农的重要,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初到农村,农民们以为他是来讨帐的士绅或收税的官吏,躲着他。后来他戴上竹笠,光着脚板,带着旱烟筒,用通俗的语言与农民交谈,逐渐被农民所接受。

彭湃到农民中去的行动,无疑预示着与家庭抬杠,他不断受到指责和反对,家中有的人对他恨之入骨,他大哥曾扬言要杀死这个“败家子”,同族或邻居认为他自甘堕落,有些人背后骂他“败家子”。一些地主豪绅四处造谣说彭四少爷得了“神经病”。就这样,他取得了农民的信任,农民把他当成“白己人”,他说的道理渐渐为农民所接受。不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会组织——赤山约六人农会,迈出了海丰农民运动的第一步。从此,农会像一把星星火炬,点燃了海陆丰几十万农民的战斗的信念。

为彻底背叛自己出身地主的阶级,彭湃决心革命先从家里开始。彭湃以来看戏为名召集农民到他家来,他拿着一大堆旧契走上台,举起手中的旧契激动地说:“这些是田公剥削人家的工具,田不是彭家的,更不是我彭湃的,这些是农民兄弟劳动的成果,这一切被地土强占了,使农民困苦,我们要彻底除掉,”说罢当场烧毁,宣布分家所得的田地归耕农所有,台下几千农民沸腾了。彭湃用行动获得了农民的理解与信任。农民把他当作朋友,是自己完全信赖的领袖。

年底,全县共有98个乡建立起了农会组织,会员已达二万多户,农会管辖下人口有十万,占全人口的四分之一,公元年1月,海丰总农会成立大会在海城正式召开,彭湃任会长。由此,海丰各乡各村都有农会组织,归总农会管;总农会与当时的反动政府分庭抗礼,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形势骤变,彭湃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八七”会议召开,彭湃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八月十一日,起义部队撒出南昌,彭湃与农工委员会会员随军南下,彭湃领导参加起义的的广东农民自卫军,会昌战斗后,队伍改编为广东工农革命军,彭湃担任总指挥,起义军一路武装斗争,夺取许多县城,在潮汕建立革命政权,但受到国民党主力的反扑,潮汕失守。彭湃于十月七日从陆丰坐船去香港。

年,南昌起义部队的红二师到海丰,与中共东江特委领导的海丰农民自卫军一起发动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十月三十日),十一月一日攻克海丰。(之前,海陆丰人民在中共东江特委与彭湃的领导下已经举行了二次武装起义,分别是年4月26日和年9月夕8日举行,但受到反动主力的反扑)。

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彭湃发表了《土地革命》一文,提出一切政权归工农兵代表会。年1l月初,他受中共广东省委委派,到海陆丰任中央东江特委书记,肩负创立海陆丰红色政权的重任。年10月18日到二十日在海丰的红宫(原为孔庙)召开了工农兵代表人会,彭湃以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代表的身份发表讲演,提出建立政权,取消一切债务,把一切土地归农民,十一月二十一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海丰县苏维埃政府。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全县各地五万人在“红场”召开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宣布海丰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日,广州起义第四军主力一千二百人撤到海陆丰,一九二八年一月五日到达红场,南昌起义的红二师与广州起义的红四师胜利会师。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泽东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论断中,是以海陆丰农民斗争为经验的。政权不久受到反扑,海城失守。尽管在敌人的疯狂反扑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只坚持了四个月,但它为以后红色政权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经验。

年8月24日下午,时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军委书记的彭湃,到上海新闸路经远里参加江苏省军委的会议。因叛徒白鑫告密,彭湃等被捕。在狱中,他连遭毒刑,腿部骨折,几次昏厥,仍坚贞不屈。8月30日,蒋介石亲自下令,在龙华警备司令部内将彭湃等人枪杀。

20年后,彭湃以生命和热血追求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一个人民的共和国巍然而立,五星红旗飘扬在海丰、陆丰的天空。和他一起并肩战斗的同事们率领着那些也曾和他一道奋斗牺牲的人民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主人,胜利的花环和历史的桂冠围绕着他的英灵:坚强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中国农民运动的先导者和领袖,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

没有了地主,没有了剥削,海陆丰和全国的农民们都不用再交租交粮,种田人终于可以把丰收的喜悦挑回家门,也不再有欺凌和压榨,昔日的田仔和佃户成了自己土地和命运的主人,他们将要谱写的是一首新的历史乐章。

花环和桂冠留给后人的是一个辉煌的彭湃,一个光彩照人的英雄,当岁月的流逝渐渐淡漠了辉煌的色彩后,我们迫切地想要看清曾经若隐若现的英雄的灵魂和血肉……

是什么样的力量和什么样的原因使一位封建地主阶级的宠儿坚决地背叛了他的家庭和阶级?又是什么样的理想支撑着他克服艰难困苦,不惧流血牺牲,一次又一次地带领农民投入到一场翻天覆地的风暴之中?使他对自己从事的革命事业坚定不移,无比忠诚,甘冒任何危险,直到献出生命?

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尤其是在革命的领袖中,像彭湃这样出身于封建豪门大族家庭的并不多见,像他这样革命从自己家革起的就更是凤毛麟角。接受了革命思想,背叛自己的阶级,这已不容易做到,而要背叛自己的家庭就更是难上加难;今天的人们恐怕难以想象,彭湃带领农民分田分地的时候如何面对养育疼爱他的父辈和祖父亲人,他的内心真的是一潭静水、波澜不惊?这需要一种坚决的勇气,顽强的意志,更需要的是一种崇高的理想。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22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直到最终打倒那个曾经无比强大、无比凶残的对手,就是因为有成千上万像彭湃这样的热血青年奉献出了他们的高尚理想、忠贞、勇气、鲜血和生命。那个旧的政权之所以崩溃、瓦解,也正是由于它的腐朽和没落已经不能让青年的热血为它沸腾,不能让理想的火焰为它燃烧,它就像一潭污秽的死水,多少优秀青年的鲜血和生命填进去也无法让它清澈、纯洁。

不论是对于历史还是对于今天来说,彭湃都是为理想而献身的榜样和楷模,在他彭湃的激情中,没有丝毫的杂念,没有丝毫的个人利益和欲望,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彭湃就象一面火红的旗帜,傲然挺立于民族的理想和信仰之巅;鼓舞着一代热血青年前仆后继地走向战场,为摧毁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而奋斗、牺牲。

四十年后的拉丁美洲丛林里,另一位被理想和信念鼓舞着的青年领袖像彭湃一样,在一次成功的革命后放弃了高官显位,放弃了流血战斗得来的胜利果实,带着憧憬和希望,回到了充满艰辛和荆棘的丛林,时刻面对着死亡的威胁,为一次新的不可预料的胜利而战斗;也同样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格瓦拉一度成为革命和理想主义者的象征,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青年的崇拜和敬仰,但早在四十年前,彭湃就已经完成了这一壮举,格瓦拉可以被称为拉丁美洲的彭湃。

彭湃的爱情也象格瓦拉一样,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和悲剧色彩。彭湃17岁的时候由家庭包办与海丰另一户地主家的女儿蔡素屏结婚,没有像大多数的封建包办婚姻一样,彭湃在婚后的生活中逐步帮助妻子摆脱封建枷锁,并建立起了真正的爱情。彭湃东渡日本留学时,一次中秋节与同学会餐,饭菜齐备时彭湃却匆匆离去,他已同妻子约好,在中秋节晚上11点整,两人天各一方,同时举头望月,寄托相思之情。在彭湃的影响下,蔡素屏也成为了一个坚强的革民队伍中的战士。年海陆丰根据地受到国民党军队围攻时,担任海丰县妇女主任的蔡素屏壮烈牺牲;年,彭湃又结识了另一位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许玉謦,在一起的工作和斗争中,建立了真挚的感情,结成了夫妇。在多次激烈的战斗中,彭湃经常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妻子许玉謦也总是紧跟他的身边,有时甚至是刚刚放下吃奶的孩子便立刻随彭湃冲上战场。彭湃牺牲后,许玉謦继续坚持斗争,最后在年春天的一次战斗中牺牲。

许玉庆也是出身于一个富绅之家,父亲许英豪为人慷慨,热心公益事业;母亲林氏是个朴实忠厚、仁慈的农家妇女。弟弟许玉书于许玉庆牺牲一年后的年考入中国国民革民军南京空军学校,毕业后又被送往美国深造。七七事变后,许玉书同其他留美学员一道驾机回国,归队参战。接连参加了上海、南京等多次战斗,屡获战功,被提升为空军第四大队第二十一中队对长。年,许玉书率15架战机在四川万县上空与入侵日机作战,给日机以沉重打击,在日机大举增援后,率领毫不退缩、畏惧仅余的4架战机继续站斗,最后被日军击中,坠毁于嘉陵江,年仅28岁。国民政府批复许玉书为抗日阵地之烈士,并追升三级,葬于重庆黄山空军烈士公墓。姐弟二人殊途同归,为中华民族的革命和反抗外敌入侵献出了一切。

和那个时代中大多数革命队伍里的青年一样,彭湃留在历史中的遗憾也同样鲜明,热情中带着急躁,坚定中不乏主观,信仰中也总有一丝激进;在“红色恐怖”的口号之下,海陆丰的肃反政策有过火之处,未能建立更广泛的政权基础;面对正规军队的围攻又采取硬打硬拼的战术,加上背靠大海缺少回旋余地,彭湃亲手创建的根据地最终失陷。

在中共最早的发起人中,相当一部分是与彭湃同时留学日本的青年,不过多数人回国后都在知识界和工人中活动;彭湃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成为农民运动的先行者,最早在海陆丰升起的红旗虽然没能飘扬多久,却从此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民为根基走向最后胜利的道路。彭湃也因此被誉为“农民运动大王,农民运动领袖”。

但也正是这个“农民运动领袖”的美誉,38年后却让彭湃的亲人和家乡陷入一场血雨腥风之中。

彭家同毛泽东一样先后有六个亲人为革命献出生命,建国后,仍然健在并已年近九旬的彭湃母亲于年在北京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被毛泽东称为“革命母亲”。但转眼十年之后,当年的春天和风暴一起席卷而来的时候,时已95岁的周老太太就被打成一面“黑旗”,并且成为“毛泽东思想进入海丰的障碍”。必须要被砍倒;因为中国只能有一个领袖。

接下来就是又一次的“红色恐怖”笼罩海陆丰了。

年夏天,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举行整风扩大会议,担任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提出,应对这起骇人听闻血案中的死难者平反昭雪。有人当即表示不能平反昭雪,否则就上告党中央。习仲勋勃然大怒,对这个“杀人有理”的家伙说:“你要是不上告,你就是王八蛋!”这才揭开了海丰问题的盖子。接着,省委会同广州军区派出工作组,协助汕头地委彻底清查海丰事件。

面对这样一段历史的记录,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正视;即便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真正的勇士”恐怕也难以在这一汪“淋漓的鲜血前”处之泰然。彭湃在天之灵有知,又该如何面对。

一纸“平反、昭雪”的墨迹,一场事后对凶手的“严惩”,仿佛已翻过历史上这血腥的一页,岁月和时光的运转,也逐渐会淡漠人们的哀伤和记忆,留在史册上的英雄依然伟大,历史的脚步和前进的方向也仍旧在“英明、果断”中周而复始,人们也又一次得到了绝然的承诺和保证,这样的历史悲剧不会在重演,以后的道路上将是一片光明。

然而却没有忏悔!

在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中一向缺少忏悔。人们习惯于用看得见的东西来表示弥补和歉疚。“平反、恢复名誉、惩办凶手”,补发工资、立碑纪念、修整故居等等……

当灾难因人们的过失和恶行而来临时,对历史最负责任的做法就是人们在心中的忏悔。

彭湃的战友们应该忏悔,彭湃的亲人死在他们建立的国家,死在属于他们的时代;那些跟随刽子手推波澜的人和那些沉默的旁观者也应该忏悔,因为在邪恶来临时成为帮凶和懦夫;整个中华民族更应该忏悔,为历史上太多的迫害和冤案,太多的平反昭雪,太多的残害和屠杀。

英雄和死难者也需要这样的忏悔,他们不愿看到殉难和死亡的路上再有后来者……

不要让烈士的鲜血白流

行驶在海陆丰的土地上,有一种思绪一直在我们头脑中徘徊、萦绕,久久挥之不去。

汕尾地区包括海丰陆丰,都是土地肥沃、河涌交错、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海丰的得名就是取其“南海物丰”之义。

这里平原宽阔,水陆交通便捷,气候适宜,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2度,一年之中无霜期有天,年均降水量高达mm。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农作物一年可三熟。除了农作物、水产、矿产和其他生物资源也异常地丰富,比起中国内陆的许多地区来,可以说是上天赐给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但就是在这样富饶丰腰之地,却一次又一次地暴发了革命和起义,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拿起武器,宁可舍弃平静的生活,走上流血抗争之路;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彭湃的童年时代曾又一次让他难忘的记忆:到彭家交租子的农民又饥又饿,一个佃户支持不住,向彭家讨口水喝,彭湃心中不忍,倒了一杯热茶送上前去,却遭到父亲斥责。这件事在彭湃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体会到地主和富人的残忍和冷酷,也激起了他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成为他长大以后投身革命、背叛家庭和阶级的催化剂。

曾经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之所以中国历史上的阶级矛盾一直比较尖锐,人民所忍受的苦难比较深重,是由于中国的整体自然环境较差,资源匮乏,造成社会群体之间为占有稀少的生存资源而始终进行着激烈的争斗。

但起码在海陆丰这样的地方不完全是如此。在中国其他很多富庶的地区也一直都存在着尖锐的阶级矛盾;也许我们需要一种反思和反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中是否缺少一种平等、尊重、人性这样一些可以使人们和谐相处的内涵呢?有一个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文化是造成中国历史被血腥和残暴洇没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使中国社会各群体和阶层之间斗争的残酷和激烈居于世界各民族之冠,也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斗争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可惜它留给我们的只是悲哀和无奈。

我们这个民族从一开始建立文化和文明的时候,就拥有了一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对统治者及其附属阶层的宽容和忍耐,这样宽容和忍耐在余年的封建社会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帝王和君主们把整个国家和民族视为自己的“后花园”,可以任意剥夺任何人的自由、尊严和生命,可以夺去他看上的任何财富,可以毫不限制地满足自己淫欲,中国历史上拥有几百名、几千名后宫嫔妃的帝王便算是“圣明天子”,如遇暴君,那便是上万,甚至几万名少年、青年女子的人生悲剧;为了使自己的淫欲不受任何的威胁和侵犯,从古到今,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男人被残酷的阉割,充当帝王淫欲的殉葬者;对于那些被残害、被禁锢、被侮辱的青春,对于那些被阉割、被毁灭的阳刚,我们这个民族有过多少不同的声音,有过多少不平的抗争;又有过多少认真和理性的反思。

直到今天,我们的屏幕上不是还在歌颂帝王的纯真爱情吗,不是还在津津乐道的展示太监和奴才文化吗,不是还在把那个黑暗、恐怖的时代描写成欣欣向荣、一派大好形势的千古盛世吗?

还有一个答案也是肯定的,那就是直到今天,这种与平等、尊重和人性相对立的腐朽封建文化仍然顽强地活跃在我们的社会肌体内;我们不是已经又划分出了“成功人士”和“弱势群体”了吗?

从90年前开始,一代又一代热情洋溢、信念坚定、忠诚勇敢的青年,为了追求平等自由的理想,为了建立一个平等、自由、人民幸福生活的国家,背叛自己的阶级和家庭,将自己所有的一切奉献和牺牲,用鲜血浇灌、用青春耕耘,期待着古老的神州能成为一片自由、平等、文明和富裕的沃土。让经历了几千年深重苦难的中华民族得到永久的幸福和安宁。

让我们用进步和发展来告慰他们的英灵吧。彻底地铲除愚昧和腐朽,摒弃心中的黑暗,迎接着光明的到来。为了明天的中国,为了继续前行的旅途,我们带上了一句尘封已久的格言:不要让烈士的鲜血白流。这就是海陆丰的代表人物,彭湃!

(本文属转载,原作者未知)

你隔壁班的同学

校园青春丨家乡文化丨新闻动态

专注于做一个有温度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fengtenga.com/hftjb/136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海风藤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