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须,出自《草木便方》,《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老君须为萝藦科植物竹灵消Cynanchuminamoenum(Maxim.)Loes.,[VincetoxicuminamoenumMaxim.]的根或地上部分。
15版药典未见收录,08版上海炮规老君须:本品为松萝科植物松萝UsnealongissimaAch.或环裂松萝UsneadiffractaVain.的干燥全体。《名医别录》:松萝,生熊耳山川谷松树上。五月采,阴干。陶弘景:松萝,东山甚多,生杂树上,而以松上者为真。《毛诗传》云,茑与女萝,施于松上。茑是寄生,以桑上者为真,不用松上者,互有异同尔。《本草纲目》:按毛苌《诗》注云,女萝,兔丝也。《吴普本草》兔丝一名松萝。陶弘景谓茑是桑上寄生,松萝是松上寄生。陆佃《埤雅》言茑是松柏上寄生,女萝是松上浮蔓...
性味归经:苦、甘,平。归肺经。功效: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咳嗽痰多,哮喘,风湿痹痛,瘰疬肿痛。药用部位:本品为松萝科植物松萝UsnealongissimaAch.或环裂松萝UsneadiffractaVain.的干燥全体。云雾草、松萝。树挂、云雾草、海风藤[西北、中南、西南]、金线草、女萝(《诗经》),松上寄生(《纲目》),松落(《国药的药理学》),树挂(《黑龙江中药》),天棚草、雪风藤、山挂面、龙须草(《四川中药志》),天蓬草(《陕西中草药》)。女萝、松上寄生、松落、天棚草、雪风藤、山挂面、龙须草、金钱草、关公须、天蓬草、树挂、飞天蜈蚣、松毛、海风藤、石丝线、飞山翅、仙人头发、金丝藤、云雾草、老君须、胡须草、荼须、过山龙、石须
产地与道地
生于阴湿的林中,附生在针叶树上。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原形态
1、松萝UsnealongissimaAch.长松萝全体成线状,长可达厘米左右。基部着生于树皮上,下垂。不分歧,密生细小而短的侧枝,长约1厘米左右。全体灰绿色,外皮部质粗松,中心质坚密。子器稀少,皿状,生于枝的先端。
2环裂松萝淡绿色至淡黄绿色。枝体基部直径约3mm,主枝粗3-4mm,次生分枝整齐或不整齐多回二叉分枝,枝圆柱形,少数末端稍扁平或棱角。枝干具环状裂隙,如脊椎状。
采收加工
春、秋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类别特征
松萝-长松萝药材性状:地衣体丝状,柔软,浅黄绿色。主枝短,具皮层,有环裂;次生分枝极长,无皮层,有稠密的小纤毛,表面常有颗粒状小疣。
松萝-环裂松萝药材性状:地衣体丝状,较粗壮,淡灰绿色或淡黄棕色。枝体表面有多数环状裂沟。横断面可见中央有线状强韧性的中轴,具弹性,由菌丝组成;其外为藻环,常由环状沟纹分离成短筒状。
炮制用法
将原药除去泥屑等杂质,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
松萝本品为细条状聚成的团,全长达70cm。灰绿色。主轴单一,直径不足1mm,极少分枝,两侧密生细而短的侧枝,如蜈蚣状。质柔软。气微,味微酸、微苦涩。环裂松萝本品为发丝状聚成的团,全长达25cm。灰绿色。基部较粗,直径约1mm,成二叉式分枝。表面有很多均匀的白色环节状裂纹,环裂间距一般为1~2mm,愈近前端分枝愈多愈细。质柔软。气微,味微酸、微苦涩。
混淆品种
(1)松萝属植物花松萝Usneaflorida(L.)Wigg.功效类似。
(2)《中华本草》老君须,参见后述附。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瞋怒邪气,止虚汗,头风,女子阴寒肿痛。2.《名医别录》:疗痰热温疟,可为吐汤,利水道。3.《药性论》:治寒热,吐胸中客痰涎,去头疮,主项上瘤瘿。4.《日华子本草》:令人得眠。
5.《本草纲目》:松萝,能平肝邪,去寒热,同瓜蒂诸药则能吐痰,非松萝能吐人也。6.《本草纲目拾遗》:治蛇虎伤、汤火烙伤及顽疮等症。7.《陕西中草药》:止血生肌,止痛,清肝明目,退云翳,降血压,调经。治外伤出血,大便下血,急性结膜炎,角膜云翳,头痛,高血压症,月经不调,崩漏,白带,痈肿,无名肿毒。8.《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治外伤感染,化脓性感染,毒蛇咬伤,肺结核咳嗽痰多,颈淋巴腺炎,乳腺炎。
附:《中华本草》:老君须
别名:婆婆针线包(《草木便方》),正骨草、婆婆衣、绒针(《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白薇、竹灵消(《四川中药志》),恶牛皮消、牛角风,九连台(《陕西中草药》)。
药材基源:为萝藦科植物竹灵消Cynanchuminamoenum(Maxim.)Loes.,[VincetoxicuminamoenumMaxim.]的根或地上部分。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竹灵消
Cynanchuminamoenum(Maxim.)Loes竹灵消(四川)白龙须、老君须、雪里蟠桃、婆婆针线包(四川);川白薇(四川中药志);牛角风、九造台(陕西)
直立草本,基部分枝甚多;根须状;茎干后中空,被单列柔毛。叶薄膜质,广卵形,长4-5厘米,宽1.5-4厘米,顶端急尖,基部近心形,在脉上近无毛或仅被微毛,有边毛;侧脉约5对。伞形聚伞花序,近顶部互生,着花8-10朵;花黄色,长和直径约3毫米;花萼裂片披针形,急尖,近无毛;花冠辐状,无毛,裂片卵状长圆形,钝头;副花冠较厚,裂片三角形,短急尖;花药在顶端具1圆形的膜片;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花粉块柄短,近平行,着粉腺近椭圆形;柱头扁平。蓇葖双生,稀单生,狭披针形,向端部长渐尖,长6厘米,直径5毫米。花期5-7月,果期7-10月。
产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浙江、湖北、湖南、陕西、甘肃、贵州、四川、西藏。生长于海拔-米的山地疏林、灌木丛中或山顶、山坡草地上。
性状鉴别:根茎粗短,多分枝,略呈块状,长2-3cm,直径5-10mm,上方有多数密集的茎痕或残存茎基,下方簇生多数细而长的根。根细圆柱形,多弯曲,长10-15cm,直径0.7一1.5mm,表面黄棕色,稍有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黄白色,中央具细小的黄色木心。气微,味淡。茎圆柱形,长17-39cm,直径2-4mm,表面绿色或黄绿色,基部淡紫红色,有的被污褐色斑点,具细纵棱,有单列白色柔毛;质稍韧,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广卵形、卵形或长卵形,长3-6cm,浅绿色至黄绿色,主脉于下面明显凸起。两面脉上均有白色柔毛。蓇葖果长角状,长3-6cm,直径4一8mm,黄绿色或黄褐色,具纵皱纹及纵棱,先端长渐尖,中部膨大,基部有宿萼。种子卵形或阔卵形,黄棕色,扁而薄,庆7-8mm,宽约smm,边缘具翅,顶有一撮白色绢质毛,长约1.6cm。气微清香,味微甜。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胆;解毒。主阴虚发热;虚劳久嗽;咯血;胁肋胀痛;呕恶;泻痢;产后虚烦;瘰疬;无名肿毒;蛇虫;疯狗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钱。外用:鲜品适量,捣敷。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补益强阴,化毒。治伤劳久嗽,虚肿,疡劳,蛇、虫、疯狗伤。2.《分类草药性》:贴痒子,散毒,通疝气,止鼻血,治女人白带头晕,涂疥疮。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止疼,去毒,治瘰疬,下乳,止咳。4.《陕西中草药》:滋阴补肾,健脾益气,调经活血。治月经不调,阴虚白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