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问题,由来已久。治之三年,有了众目共睹的好转。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根深蒂固的“四风”问题,没有那么容易就“缴械投降”,必定有一个长期挣扎、顽抗的过程。不仅旧有问题会改头换面,由地上转入地下,玩起“躲猫猫”;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会出现新的变种。善良的人们切不可掉以轻心,“永远在路上”可不是白说的。有人因此陷入悲观绝望,“都转入地下了,还会不断有新的变种,没头没尾怎么坚持啊。”这实在有点“盲人摸象”,只顾一隅了。
事实上,“四风”转入地下,不敢得瑟到群众面前去,也是纠“四风”阶段性成果的一个体现。曾几何时,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等,有些干部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认为是一种“应有待遇”,是一种“身份象征”,不仅不知遮掩,还生怕别人不知道,甚至明目张胆、为所欲为。这些人可能没有想过,自己在群众面前呼朋引伴、大排筵宴、酒气熏天、招摇过市、自鸣得意时,群众看在眼里、气在心里,暗地里可能还会来上一句“呸,腐败分子!”因此,新一届党中央狠抓作风建设,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狠刹“四风”痼疾,群众那是举双手支持,积极参与、主动监督的热情高涨。如今,过去招摇的人知道怕了,知道遮遮掩掩一下,说明了什么?——“你懂的!”
看来,世界上的事情最怕的是“认真”二字。中央从抓作风切入,小切口、大纵深,等于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把住了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命门”。“四风”得到有力整治,是“不敢腐”氛围总体形成的一个缩影,也为深化“不能腐、不想腐”奠定了基础,展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强大的道义力量,反映的是社会价值观念的重塑,彰显了我们党强大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对此我们要有充足自信。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用杠杆撬动地球。正风反腐,从解决“四风”和领导干部不严不实问题延伸开去,可以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对反“四风”看得很重,要求经常抓、反复抓,一刻也不能放松。
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四风”转入地下绝不是纠正“四风”取得了最终胜利。人应该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那种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一下子斩草除根的想法只能是“美好愿望”,也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在目前形势下,我们既要有必胜信念,又务必保持冷静清醒,深刻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纠治“四风”必须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紧盯不放,不断琢磨,改进方法,强化群众和舆论监督,让隐形“四风”无处遁形。同时,高举震慑利剑,露头就打,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把整治“四风”与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结合起来,同纪律审查结合起来,查违纪必纠“四风”,形成持续高压态势。
“日日行,不惧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只要我们按照中央要求,保持战略定力,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在纵深拓展中巩固“不敢”,在严格管理、制度创新中营造“不能”,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上强化“不想”,就一定能够取得反“四风”的胜利!(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