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梦华
在在线教育折腾十多年,沪江创始人伏彩瑞第一次站到他的江苏老乡、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身边已经是年。这一年8月,外研社与新东方、沪江宣布共同出资成立海外版权采购公司InnovaPressLimited,三家公司的一把手共同为新公司站台。在媒体的镜头前,伏彩瑞与俞敏洪带着尽职的笑容,分立在外研社社长蔡剑锋两边,各自分享着自己的教育愿景。活动结束后,俞敏洪与伏彩瑞寒暄之余,说起了“知心话”:“将来要挑战、颠覆新东方,看来看去也只有沪江了。”
听到市值多亿美金的教育集团董事长、公认的行业老大哥的这些话,伏彩瑞还是受到了莫大鼓励,以至于后来在公司高管会议上,在畅谈企业未来时,在推行新的计划时,在激励团队士气时,这句话被伏彩瑞不断提起。“俞敏洪说过沪江能颠覆新东方”成为伏彩瑞劝服和鼓舞同伴的有力背书。
伏彩瑞(左)、蔡剑锋(中)与俞敏洪
时间再退回到年10月,沪江宣布完成皖新传媒、软银中国、磐石资本等机构参与的10亿人民币D轮融资,创造了当时在线教育领域的融资记录,估值69.9亿人民币。比起竞争对手新东方在线背后站着腾讯这样的巨头,沪江的投资方算不上主流基金,但10亿的融资额已经足够让“在线教育独角兽”这样的名号被频繁冠在这家成立近十年的互联网公司前面。融资发布会上,主持人蒋昌建更发出了“沪江合并新东方”的调侃。
在左林右狸频道问起伏彩瑞是否真的有过合并新东方的雄心时,沪江前高管回应:“阿诺(伏彩瑞)其实没说过这个话,但是我相信他心中是有这个期盼的。”
巧合的是,3年后,年7月,沪江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旗下的新东方在线几乎同一时间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沪江在11月22日通过上市聆讯,并在12月7日提交了招股书,而直到年5月,眼看港交所规定的期限已到,沪江敲锣仍然无期。而这期间,新东方在线已于年3月在港交所顺利上市,成为港股在线教育第一股——这本是沪江有望搏得的头衔。此前的年和年,沪江都曾公开表示有过上市计划,但分别因为“战略调整”、战略新兴板“流产”等原因未能成行。
上市失败,是如今悬在沪江头上最醒目的灯牌。
如果继续上溯,沪江最早的融资记录还是在年,且第二大股东陈金霞持股已满10年。根据招股书显示,年到年,沪江年度净亏损分别为2.80亿元、4.22亿元、5.37亿元。一年前,它还是估值亿的“独角兽”。
年,上海地铁里贴满了汤唯代言Hitalk的海报
年年初开始,两年前在上海地铁贴满宣传海报的沪江成人英语业务Hitalk几乎被全线砍掉,其旗下的实时互动教育平台CCtalk同样是裁员的重灾区——沪江在CCtalk共投资了3.3亿元,但总收入不足万,是沪江过去三年最重要的开支业务。
至今,沪江已经裁员超过人,去年8月的招股书显示,其员工总数近2人。左林右狸频道得到的消息是,年初时,沪江共有员工人,日后,这个数字将会控制在千人左右。而大面积裁员的同时,上市失败后的沪江,也面临着骨干力量的全线流失。
眼前,对沪江唯一可行的是,重新调整重心,力保网校业务。
8万块创业
8位创始成员8万块开始沪江创业的故事开头已经被重复了很多遍。
上海理工大学的大三学生伏彩瑞在学校里创办了沪江语林BBS,沪江的名字源自上海理工大学的前身沪江大学。BBS的网友们都知道,伏彩瑞的网名叫阿诺,加他的7位数QQ号可以买到你想要的学习资料,如有必要,午夜后发起聊天他也会很快回复你。
伏彩瑞学的是英语,但自学了编程和网页设计。当时的他一边读书,一边在上海一家技术外包公司实习,因为一起做项目熟识了同组的唐小浙。在技术出身、寡言少语的唐小浙眼里,这个新来的年轻人有主意、有想法、会表达,是可以一起做事的伙伴。伏彩瑞提出做网站的想法后,两人就开始了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一起运营论坛的日子。
这是1年,后来屡屡被提及的一个年份,中国申奥成功、顺利加入世贸组织,国民学习外语的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波及中国,前一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网易经历了股价从15美元到64美分的暴跌,但互联网在国内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针对大学生的互联网教育,除了5年成立的新东方在线,早期的沪江基本没有遇到有力的对手。沪江赶上了不错的天时。
沪江董事长伏彩瑞
年,研究生毕业的伏彩瑞考虑将沪江论坛以商业化形式运作下去,此时的沪江语林已经在三年前升级为沪江网,内容包括英语、日语、考研等,并且有了20万用户。此前,沪江一直以公益形式运营,收入主要来自购买学习资料的VIP账户以及B端的网页广告,勉强维持服务器费用。
即便有父亲“创业就断绝父子关系”的威胁,伏彩瑞依然在上海竹园商务公寓租下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创办了上海语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一同从上海理工硕士毕业的校友于杰、技术负责人唐小浙等8名早期成员(其中多半直到年年初仍在沪江)凑来了8万块作为启动资金。
要到真正创业后,伏彩瑞才知道,运营一家公司远没想得那么简单,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连公司销售部、市场部的区别都搞不清楚,也不知道HR和行政有什么区别,对于公司经营与商业的认知几乎为零”、“只剩一腔热情,别的什么基本没有”。
今天来看,沪江社区可能是最早使用UGC的互联网教育公司,早期它利用内容回复可见的功能,激发用户撰写答案和知识点,类似今天所谓的众包式内容。行业中不少人将其社区模式视为豆瓣在教育行业的变体,不仅如此,沪江还参考了很多流行的互联网产品,沪江部落是教育里的Facebook,沪江碎碎念的思路则来自Twitter。
但收入谈不上可观。当时互联网流量仍被几大门户网站把控,广为人知的教育机构不过新东方、环球雅思等几家企业,作为面向教育的垂直社区,沪江可分得的广告份额并不多。且沪江社区提供的学习资料购买,与以培训机构为主的广告主业务本身存在某种重合,对后者来说,沪江的社区广告未必是优选。伏彩瑞看到了这个问题,但没有找到理想的出路。到8年,沪江的年营收也不过几百万。年,其从苏州工业园区下的元禾控股拿到了一笔万的天使轮融资,支撑了两年的运营。
第一场险些将沪江拦在这场长跑之外的考验是在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融资无门,培训企业大幅下调预算,支撑沪江的广告收入跟随用户需求大幅紧缩。“那是团队最辛苦的时候,每天都在想新的商业模式。是仅次于今年(年)的第二辛苦。”沪江某离职老员工告诉左林右狸频道。这场危机也被伏彩瑞在公开场合多次提起。
该员工回忆,当时的伏彩瑞自觉公司已经处于破产边缘,支撑不了太久,心中恐慌。按照企业的一贯做法,裁员是自救方式之一,但伏彩瑞摁住没动,公司30多人,不仅没有裁员,对普通员工也没有减薪,只要求高管集体降薪。他后来对员工回忆,“已经做好了有骨干离开的心理准备,但却没有一个人离开。”那段时间,伏彩瑞每月与部门负责人单独谈话,召集高管开会讨论对策。
年3月28日,新东方在线在港交所上市
团队中有人最早提出B2C网校的想法,但一开始便被伏彩瑞否了。根据团队的调查,当时互联网教育主要是两种主流方式:人机对话和在线教育,在前者,团队并不擅长软件开发,在后者,则缺少充沛的资金。但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又回到了网校这条路上。伏彩瑞安排团队做了进一步调查,发现发音纯正、板书清楚是最重要的两项用户诉求,用PPT把课件直接放大,加上老师音频,便可满足,且这套模式开发、运营成本较低,对服务器带宽要求也不高。伏彩瑞很快改了主意,力推这条路径。
但没钱的问题一直存在,当时上海可以见到的所有投资机构几乎全部对其打了叉,要不是不投教育,要不是直接质问,教育的2C模式尚未得到验证,即便沪江有万用户,如何保证得到理想的转化?
事实上,直到今天,沪江网校到沪江社区的用户转化率一直是被官方模糊掉的问题,新东方在线COO潘欣曾在自己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fengtenga.com/hftjb/18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