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来,天高云淡,秋风送爽的同时也带来了几分干燥,相较于
夏热去秋凉来,随着天气的凉快,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烈。面对如此天气,怎样才能抵御疾病的入侵?医院特邀中医专家为大家详解秋季6大常见疾病。
支气管哮喘发作秋季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它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因此要针对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积极配合治疗。秋季草枯叶落,空气中过敏物较多,这也是诱发气管炎的病因之一。故应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另外良好情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还要注意改善居室环境,空气要流通,没有烟尘污染。
肺炎入秋时节,因湿度降低而出现秋燥,而秋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部位是肺部,表现为咽干口燥、鼻炎鼻痒、便秘等。因此,应积极加强锻炼,增强肺功能,预防肺炎的发生。饮食方面调养也是一种积极的因素,应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
肺病专家——张学林
张学林,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国家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河北省痹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温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医院肺病科专家。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师从名老中医郭纪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出诊时间:周二、三、四、五、日全天
出诊地点:肺病科门诊
胃病每到秋季,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这是由于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所致。此外,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导致胃病的复发。此类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还要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
脾胃病专家——段素社
段素社,主任医师,石家庄市名中医,中国特效医药专家,兼任中国特效医术研究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委员,《中国医学杂志》特邀编委,石家庄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原河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病研究所所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动力障碍、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便秘、胃溃疡、肝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子宫腺肌症等妇科疑难杂症。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出诊地点:脾胃病科门诊
关节炎
进入秋季,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冷,易冷湿关节痛。因此,患者应注意冷、热,尤其出汗后不宜立即接触冷水或冷水浴。关节炎病,可选猪蹄海风藤、木瓜炖鸡蛋酒和其他草药,屈峰通洛,祛湿止痛,也可以用当归、桂枝、杜仲、以防止关节痛发作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理疗专家——藏广义
臧广义主任中医师、医院康复科特聘专家。自医院工作,擅长中医按摩、经络针刀、针灸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等颈肩背腰腿痛疾病以及头疼头晕等杂症,主持完成河北省科技厅课题“颈椎病(椎动脉型)临床研究”并获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出诊时间:周日上午
出诊地点:理疗科
心血管疾病天气变冷,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可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脑血管病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平时应对自己的“生命数据”(如血压、脉搏等)有较好的了解,并注意先兆症状。如发现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医院治疗。
心血管专家——王仁平
王仁平,主任医师,河北省名中医、石家庄市市管拔尖人才,长城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专科学科带头人,医院管理分会委员、石家庄市医学会常务理事、石家庄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石家庄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石家庄市医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石家庄市卫生决策委员会委员、国际心血管学会会员、河北省《中医杂志》编委会常委、石家庄中西医结合心肌病研究所所长等职。
小儿腹泻秋冬季是小儿腹泻病高发季节,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因多发生在秋冬季,故通常称为“秋季腹泻”。本病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l~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中毒症状。病初可有呕吐,常先于腹泻发生。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
儿科专家——陈银山
陈银山主任中医师、医院儿科主任。从事儿科临床工作40年,擅长治疗小儿心肌炎、心肌病、扁桃体炎、气管炎、肺炎、胃炎、腹泻、肠炎、肾炎、肾病、肝炎等小儿疾病。
陈主任自创的点穴治疗厌食、遗尿、咳嗽、泄泻、心悸、多动、口吃、易感等疾病,获得了神奇的效果,被群众誉为“扎疾专家”。
出诊时间:周一、三、四、五、六、日全天
出诊地点:儿科门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