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不仅有内服剂,而且还有外用法,这对后世医学用酒剂治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后汉张仲景在《内经》的基础上,他在著《伤寒杂病论》里,记载用酒的方剂更多了,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篇》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方是用清酒及水同煎的,清酒即米酒之陈香者,取酒以宣通百脉,流通气血,使经络畅利并引诸药更好地发挥作用,气血和,经隧通,则阴阳得平,脉复而心悸自安。
可以和血止血,亦可以暖宫调经
又如《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载:“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胶艾汤方用清酒以行药势,与全方合用。可以和血止血,亦可以暖宫调经,更可以治腹痛、安胎儿,所以本方为妇科中常用的有效方剂。酒性温热,能活血行瘀
据初步了解,某些地区,民间有这样的传统习惯,妇人产后,必定要喝点酒。这是什么道理呢?老中医认为:酒性温热,能活血行瘀,中医有“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理论,产后喝些酒,是有利于养血活血,早日恢复健康的作用吧!对风寒湿痹患者
根据其风、寒、湿邪的偏胜,正气的强弱,气血的盛衰等不同情况,常用蠲痹汤加减,药用羌活、防风、姜黄、当归、赤芍、黄芪、生姜等为基础方。如风偏重者重用防风、海风藤、秦艽、五加皮等以祛风为主,寒偏胜者加干姜、桂枝等以祛寒为主;湿偏胜者加生苡仁、苍术、萆薢等以化湿为主,上半身关节痛者用羌活,下半身痛者用独活;腰部酸痛者加川断、狗脊,杜仲、桑寄生;正气不虚者可去黄芪;病久气血两虚者加益气养血药。国美酒业酿酒工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