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星球上,再没有比南极更特别的土地了。我们的祖先,从走出非洲的那一刻起,便致力于占领整个星球,包括每一块大陆,每一片海洋,唯有南极是个例外。
南极作为最后一片被人类发现的大陆,既有凛冽的寒风,也有绝世的美景,从古至今都吸引着人们不断向南探索。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怀有各种目的的探索者陆续向它靠近甚至深入,每一格纬度的升高都让他们成为传奇,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向南吧!世界地图上将永远铭刻你们的名字。
早在千年前,古希腊学者托勒密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假设,便天才般预言:南半球肯定会有一块陆地与北半球对应,以维持平衡。他在《地理学指南》上的印度洋南部画出了这片跨越地球“底”部的大陆,命名为“未知的陆地”。
托勒密体系的宇宙图(以地球为中心)
在文艺复兴时期,托勒密的典籍被“发现”,人们对这片南方的陆地充满了好奇,这里是传说中的“恶魔往来的幽灵之地”,许多超自然现象与这里挂钩。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后,凶险的巨浪再也阻挡不了探险家们的热情,他们驾驶着帆船,以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为目标,一位又一位英雄书写了他们与纬度抗争的史诗。
~年,英国库克船长在寻找南极大陆的十年探险生涯里运气颇差,环南极航行数周,几次进入极圈,但始终未发现成片的陆地。
年,沙俄派别林斯高晋率东方号与和平号两船,历时两年零21天,在南纬69°53′、西经82°19′发现一片冰雪陆地,其幸运地成为第一个发现南极大陆的航海者。
年2月,英国人威德尔南下到南纬74°15′,创造了当时南下的最高纬度;年9月~年11月,法国迪尔维尔曾力图超过威德尔创造高纬度纪录未成,但他以夫人的名字命名于年1月19日发现的岛屿为阿德雷地,后人还以其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种企鹅,即阿德雷企鹅。
随后,英国的罗斯于年驶入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罗斯湾,但为冰障所阻无法到达其预测的南磁极――南纬75°30′、东经°。
年英国的沙克尔顿挺进到南纬88°23′,离南极点仅差.7千米,但由于食品耗尽而折回;年12月14日和年1月17日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先后到达南极点。
从千年前的猜想到冲击南极点的成功,南极从未离开人类思想的视野。探险家们靠着简陋的船只,最终击败了恶劣的自然,征服了这一块“恶魔和幽灵的往来之地”。
轰轰烈烈的南极挑战赛尘埃落定,英雄辈出的南极大探险时代也随之落幕。但南极狂潮还远没有结束,随着人类认知的增长与科技的发展,科学考察者逐渐取代了猎捕者,跟随人类的雪橇和狗儿们也被轰鸣的机器和冒烟的交通工具赶出了南极大陆,南极探险由此迎来了新的纪元。
20世纪40年代,各国探险家相继发现了南极大陆的不同区域,英国、新西兰、德国、南非、澳大利亚、法国、挪威、智利、阿根廷、巴西等10个国家的政府先后对南极的部分地区正式提出主权要求,使这块冰封万年的平静大地笼罩上国际纠纷的阴影。
年1月,美国海军组织了一次“跳高”行动,将人、13艘船和23架飞机运到了南极,展开了首场南极军事探索。破冰船第一次被使用,这标志着大规模的现代化南极科考时代的开启。
年2月,菲利普·洛和一支来自澳大利亚的南极研究考察队在MacRobertsonLand建立了莫森基地——这是南极大陆上第一个大型的永久性的科研基地。
变了味的南极探险行动本身带有很强的资源掠夺、疆域扩张的政治色彩。这种争夺在新技术的应用下,越演越烈。
于是,年美苏英法等国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华盛顿达成一致,冻结对南极的一切领土要求,禁止在南极进行任何军事活动,这便是著名的《南极条约》。条约最大限度地将人类的贪婪限制在南极以外,使得南极成为这颗星球上,最纯净的冰雪世界。
冰雪之中,是完全不同于人类文明的另一种繁荣,包括全球最为独特的生态系统,数量最多、繁衍最成功的动物,它们在极为荒芜冷酷的自然条件下生生不息。
首先登场的是,以硅藻为代表的浮游植物。它们个体极小,只能用微米衡量,就是这样小小的生命,凭借着异常丰富的种群,将海水、浮冰“染”成绿色。
紧接着,以藻类为食的南极磷虾登场。为了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它们能够忍受超过天的饥饿,甚至会出现负生长,所以通常2-3年也不过长到5厘米左右。
然而,就是超强的忍耐力,让这个不起眼的小生命,成为这颗星球上数量最大、繁衍最成功的动物之一,保守估计总量在5亿吨以上。相比之外,人类的总体重也才4亿多吨。
它们喜欢集群活动,找到食物的个体会把信息转告其他个体,然后一拥而上集体抢食,每立方水体可以聚集几千到数万条,之后又在洋流和浮冰的驱动下,流云般地来去无踪。
如此巨大的磷虾种群,形成整个南极生态系统的基石,可以支撑的生物链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鱼类便是其中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是南极冰鱼,它极强的“抗冻”能力源于循环系统中的一种糖蛋白,可以有效防止血液冻结,类似于人类在汽车中使用的防冻剂。
因为南极海域富含氧气,有的南极冰鱼还在演化中,干脆丢掉了运送氧气的血红蛋白,从而使得血液呈现为白色。
鸟类也在南极洲大陆边缘以及周边岛屿上繁衍起来,数量多达2亿只,它们在南极海域的风浪中博击,以南极磷虾、鱼类、乌贼等为食。身形优雅的漂泊信天翁尤其惹人瞩目,它的翼展可以长达3.7米,是现存翼展最长的鸟类。
不过,真正大红大紫的鸟类并非信天翁,而是早已失去飞翔能力的企鹅。数千万年前,企鹅的祖先放弃了天空,它们专注于游泳,以便在大洋中获得更多的磷虾、鱼类等食物。在它们光滑的羽毛内保留一层空气层,既可以增加浮力,也有助于隔绝南极冰冷的海水,耳朵、脚等部位则变得更小,以减少热量流失。
如今,企鹅家族已多达19种,其中居住在南极、亚南极区域的共有8种,从绅士般的王企鹅,到“浑身是戏”的帽带企鹅,再到红嘴的金图企鹅……
而高大、坚毅的帝企鹅,则最有最强的抗寒能力,它拥有所有企鹅中最大的体重,减少了相对表面积和热量损失,帝企鹅还能够控制血液流向四肢,防止肢体冻结。
通过抱团取暖,更是可以在零下数十度的低温环境中,让体温上升到38°C,同时它们还会不断变换位置,以确保每只帝企鹅都有机会进入最温暖的中心区域。
大型的海洋哺乳动物也繁盛起来,海豹、海狮、海象以厚厚的皮毛著称,具有极佳的御寒、防水性能。其中,有着细小耳朵的海狗,是海狮科的一个亚科。
体型臃肿的象海豹,雄性体长可达6.5米,体重约4吨,“青春年少”便已经是一个大胖子。喜欢凿洞的威德尔海豹,经常从冰洞中伸出小而圆的脑袋,尽情呼吸。
胃口巨大的鲸鱼,也时常在南极海域出没。从喜食磷虾、重达吨的蓝鲸,到常以优美姿势跃出水面的座头鲸,再到顶级掠食者虎鲸,它们拥有厚厚的脂肪层,可以提供足够御寒的能量。
就这样,冰雪封印了南极,却又创造出了独特的生态系统。从单细胞的硅藻到成群的磷虾,从优雅的信天翁到最引人瞩目的企鹅,从种类众多的海豹到上百吨重的巨鲸,万物竞发、生机勃勃。
而对于人类来说,这里依然是难以踏足的禁区,毕竟没有防水的皮毛,没有厚实的脂肪,没有蓬松的羽毛,更没有永不冰冻的血液,要在世界最寒冷的地方生存下去,只能依靠足够专业的技术和装备。也因此,南极之旅,价格不菲,去往南极的团队游产品一般需要10万起步。
由于南极大陆和其他大陆并不相连,目前前往南极旅游的方式只有两种:乘邮轮或乘飞机。乘坐飞机价格较高,并且会错过沿途风景,因此,南极的游客大部分会选择搭乘邮轮前往。
现在90%出发去到南极的人,都把阿根廷的乌斯怀亚作为起点,那里位置便利,位于千米宽的德雷克海峡一侧,与南极半岛遥遥相对,有大量的旅游公司提供整个地区以及南极团队游。在这个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你可以看到拥有壮观的冰川、葱郁的森林、惊人的山峰、清澈的河流以及生动海岸的火地岛国家公园。
乌斯怀亚还是阿根廷南部顶级户外探险目的地之一,除全年都可进行的划船项目之外,还有比格尔海峡水肺潜水、高空滑索、攀岩等各类活动可供选择,体验过后再奔赴真正的世界尽头。
离开乌斯怀亚,就可以准备正式开启南极之旅了。在到达南极半岛前,你会穿过德雷克海峡,穿越海峡的时间因船只大小和天气好坏而有所不同,从1天半到3~4天不等。
旅程的第一个登陆点可能会选在南设得兰群岛的某个小岛上,最受欢迎的停靠地一个是欺骗岛,这是座活火山,其中隐蔽的“圆形露天剧场”是南极半岛地区最大的帽带企鹅聚居地。另一个是利文斯顿岛,南极洲最先被发现的陆地,在那儿可以看见打滚儿的象海豹。
继续顺流而下,等待你的就是南极半岛,这里是南极大陆上最容易到达的部分。你可以坐橡皮船去往著名的天堂港,来这里打卡,首先令人震撼的就是巨大的冰山。在这里,2米以下的冰只能算作碎片,一辆皮卡车大小的才有资格被称为“小碎冰”。真正的冰山,面积至少要达到平方米。
这些在海面上缓缓移动的庞然大物带来的压迫感,绝对会超出你的想象——别忙着惊讶,你能看到的是真正的“冰山一角”,还有90%的体积藏在海面之下。
千万年的风暴冲击,让南极的冰山拥有各异的形态:或形状如同汹涌的海浪,或平滑整齐如同玉柱,或像是天然的走廊和拱门。如果运气好的话,你会看到平整如雕刻而成的桌状冰山——这一切都让人感叹大自然奇妙的鬼斧神工。
位于海湾前部的冰川崩解后形成冰山,使这里成为橡皮船绕冰山游览的好地方。乘船时,可以看见在悬崖上筑巢的蓝眼鸬鹚。在这里你还会见识到,冰也是可以五彩缤纷的。蓝冰意味着冰块结晶长年受到挤压,散射出了蓝色的光;黑冰则是经过了上万年的挤压,其中的空气被完全排出,变得几乎完全透明,在水中看上去如同墨块一般。绿冰的由来则众说纷纭,有可能是氧化铁让它变成了碧玉一般的颜色。
除了天堂港,还可以沿着尼可港航行,尼可港位于安德沃得湾深处的一块陆地,附近的冰川崩解时总是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成为绝佳的摄影取景对象。
洛克罗伊港坐落在维恩克岛西海岸,这座米长的海港是南极最受欢迎的游客停靠站之一。游览此地的观光团队通常会在朱格拉海岬附近的巴布亚企鹅聚居地登陆,仔细寻找,可以在海岸上发现被重新拼接起来的鲸鱼骨架和一些跟你打招呼的蓝眼鸬鹚。
除了这两处比较受欢迎的停靠点,还可以去保利特岛上,倾听约20万只在这座环形火山岛上筑巢的阿德利企鹅的叫声,很是壮观。但密恐患者,真的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离开南极半岛后,向东前行,若天气晴好、时间充足,则可去南奥克尼群岛看看。该群岛包含4座主岛,最大的科罗内申岛,以及西格尼岛、鲍威尔岛和劳里岛,还有几座较小的岛屿和礁石,这里曾是早期海豹猎捕者、捕鲸者生活的基地。
接下来,游轮经过沙格岩时,你可以寻找到鸬鹚,还能看到偶尔出没在富含磷虾海域中饱餐的鲸群。在6年的一次巡航中,游客在90分钟内就目睹了6头座头鲸、7头大须鲸、8头南露脊鲸、25头逆戟鲸和头长须鲸。8年4月,一艘渔船见证了超过头鲸鱼“鲸吞”几千米长的群游磷虾。
继续前行,你将到达南乔治亚岛,第一站可能会在古利德维肯,那里有岛上唯一可以参观的废弃捕鲸站、博物馆和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墓。
南乔治亚岛最壮观的应该是在圣安德鲁斯湾海滩和赛利斯博瑞平原上,多达30万只国王企鹅排排站的场景——这里是它们的主要筑巢地。
它们成群结队地一扭一扭,笨拙地在雪地上移动,走得着急了还会干脆地趴在地上滑行。但是,当它们终于跃入海中,以相机几乎无法对焦的速度游向前方的时候,你会惊叹这是多么神奇的物种。
当然资金足够,时间又充裕的话,另一项值得重点推荐的就是科考站。在这里,你不仅可以亲身经历科考队员们在这片净土上的生活,还可以了解到在为了探索这片土地,世界各国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来到长城站,你会看到路边伫立着一些路标牌,那是长城站建成的庆功大会上,队员们最早竖起来的,上面标注着长城站和北京的距离:.公里。今天,路标依然站在那里,不同的是,上面已经挂满了指示牌,写满了中国各地的地名。
在洛克罗伊港,你还可以参观一下曾经的英国科考站。现在它已经成为了展览馆,有着可以为护照、明信片盖章的邮局和售卖纪念品的商店。你甚至还能在这里享受啤酒和烤串,享受一顿来自地球最南端的大餐。
关于南极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可以乘冲锋艇巡游,尽情游览南极的一切;可以灌下一杯伏特加后跳到海里游个泳,和南极冰冷的海水来个亲密接触——不必担心,处于暖季的南极平均气温在零下20多度,和黑龙江的冬季相差不多。
如果你愿意,还可以选择南极露营、攀登文森峰和前往南极点——当然,这些额外的活动,需要的额外费用也不少……
如今南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反对的声音也随之四起:去南极旅游不过是为了满足一下虚荣心,“30岁前能去南极旅行的都是成功者”之流的文章层出不穷,这样的旅游毫无意义;而南极被称为“地球的最后一块净土”,接连造访的游客只会对南极的环境和生态造成巨大破坏,属于自毁家园的行为。
关于游客南极旅游是否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谁也不得而知。或许,就像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的名言“因为山就在那里”,探索和见识未知的事物是一种奇妙的原动力,很难指摘这种动机是好还是坏。
而关于破坏环境的质疑,的确有它的道理。在历史上,随着对南极探索的深入,不规范的探险的确对南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而捕海豹、捕鲸活动的兴盛,更是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
幸好,自《南极条约》签订以来,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保护南极的重要性。而从IAATO(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制定的南极旅游规范上看,南极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确下了大力气。
每年游客人数及登陆人数有着严格的限制;登陆前,游客的靴子要经过严格消毒;禁止在南极抽烟、排泄、遗留物品,同时也禁止从南极带走物品;与动物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企鹅的规定距离是5米,海豹则是15米,尽量不干扰动物的日常行动。
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争论将会持续地进行下去。不过,热度升高、不断普及的同时,南极旅游正向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在不远的未来,亲身体验曾经神秘的南极大陆,将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实现的梦想。
参考丨地球知识局、星球研究所
撰文丨腿毛幽幽
-内容仅代表笔者观点,不代表搜狐立场-
-点击图片阅读-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