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中食瓜,雪凉蜜甜,
一口下去,牙生水,骨有风。
相传,唐代薛仁贵驻兵迎风城时,曾吃到该地出产的一种黑皮西瓜,其皮乌黑如铁,其瓤艳黄似金,瓤细脆甜,味道极佳。将军叹为观止,称“此真天上味也”。
而这迎风城就是如今的仁风镇。早在年,仁风镇就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西瓜之乡”,之后省级科研部门联合开发的“富硒西瓜”更是全国首创。富硒西瓜口感好、营养丰富,现已成为仁风的“金字品牌”,是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01
NEWS
富硒西瓜
怎样种植出来的呢?
带着这些好奇,智慧农业产业服务联盟近日前往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仁风镇。仁风镇刘凤主任听说了我们的来意,热情的给我们介绍当地的“西瓜大户”,其中代表性的有“仁风照文合作社”和“尚海合作社”
“仁风照文合作社”是由仁风富硒西瓜创始人、省科普带头人、劳动模范张召文发起成立的。占地面积亩,冬暖式大棚个,年产富硒西瓜万余斤。
“仁风”牌富硒西瓜采用大棚种植,吊秧生产,这种种植模式好处特别多,增加了透光、通风空间,可以大幅提高种植密度,让土地利用率翻倍。而且,由于湿度变小,病虫害也减少了很多。并且在生产上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操作,每个大棚全部用EM菌沤制牛粪不少于10方,还有土杂肥、微生物肥等。确实仁风富硒西瓜的种植已实现了产业标准化,并且实行“六统一”服务: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富硒、统一施用生物肥、统一销售。
在“尚海合作社”,其负责人江绪中提及他与西瓜产业的结缘,他从8年辞去了国企员工的稳定职业,开始种植富硒西瓜。“由于欠缺管理经验,有几年特别赔钱,最多的一年赔了40多万”,但是江绪中没有放弃,咬牙坚持了下来。年,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下,一次性建成10个高温棚,进一步扩大西瓜种植规模,开始自己育苗。
如今,江绪中已流转土地亩,注册成立了自己的果蔬家庭农场,拥有固定资产多万元,每年可培育西瓜种苗万株,年产仁风富硒西瓜25万斤,营业收入多万元。
在拜访了“仁风照文合作社”、“尚海合作社”、“山东省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以及“仁风富硒西瓜科技示范园”后,调研发现,仁风西瓜产业在农业技术上还是以水肥一体化,大棚建设为主,缺乏完整的智慧农业系统的建设。
例如增设农业物联网,对土壤、水体情况进行监测,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同时进行科学化分析。开启智能灌溉系统,利用无人机拍摄植物长势、灌溉、植保情况,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观测,如果有这项技术的加持,仁风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成本。
02
NEWS
规模和产量扩大后
仁风如何开拓销路?
由于仁风镇地理位置偏远,加上西瓜采摘时间比较集中,仅靠当地销售影响西瓜效益。于是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加大宣传攻势,由政府为瓜农当好“推销员”,在西瓜上市前,通过电视、报纸、线上媒体渠道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并通过中国水果蔬菜网、山东果品信息网、山东星火科技服务网等网站发布西瓜销售信息。
如今的仁风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并且在7年获得“绿色食品A级”认证,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济南、南京、杭州、厦门等全国各大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在仁风西瓜的辐射、带动影响下,仁风镇大力发展“富硒西瓜”地标农产品,常年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富硒西瓜余万斤,基地内建有西瓜批发市场,95%的农户加入西瓜专业合作社。除此之外,仁风正致力于构建富硒产业链,目前产出甜瓜万斤,葡萄30万斤,还有富硒小麦等一系列富硒产品。
这个小小的西瓜身后,是一个正在加速整合的农业产业链条。农业产业的供应链实际有两条——供应种植端的农资供应链和销售端的流通供应链。目前仁风已打通销售端的流通供应链,后续会构建自己的农资供应链,未来将这两条供应链对接在一起,实现仁风智慧农业产业升级。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