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的调水时机成熟时,对于养虾来说,如果不及时调水,还真的不知道对虾会发生什么状况?说到底调水前往往需要预处理(如解毒),调水产品的选择既要能完全溶于水,也要结合当前的气候特征或虾塘的生物耗氧量水平去使用,从中充分考虑其安全可靠性,以免后患。有人认为养虾是一个"朝阳行业”,要是指望它致富,就得重视调水。
养虾调水的依据之一是菌藻失衡。有养户认为养虾常以pH的变化作出水质管理的指示。在pH值过高时,就必须调低pH值。至于pH值的标准,也因应季节的变化:如雨季pH值多见小于8,高温季节多见大于8,有养户认为通常测量的时间为早上8时左右,不宜太早,也不宜太迟。然而早上10点前不宜大于8.5,高温季节下午3时前不宜大于9.0。否则,就当作pH值超标了。
合适的pH值是养虾的水质标准之一。事实上,高pH值(这里指早上10点前已大于8.5)是不利养虾的(主要是脱壳慢),这时候就要调水了。有养户认为调水简单多了,随便弄种菌加些肥即可;有些养户总认为调水不到位(多指水质的营养不均衡)就会影响对虾的发育,当然“水突变”的现象(如有害藻暴发或突然应激性倒藻等)是不会“毫无征兆”形成的,总与某个"诱因"(指引入不明水源或使用调水产品不当)有关罢了。要是放任虾塘的水质变化(这里指虾塘的生产力由高转低),将会潜伏危险的,对虾一旦适应不了,就出现对虾免疫力下降,一旦细菌暴发,对虾较容易急速发病。
好端端的水体真的要任其“自生自灭"吗?其实养户都“因水制宜”罢了。在高产的案例中,调水不是一种炒概念,而是一项出效益的措施,在不同的养虾阶段应用不同的调水产品。调水措施必然为了达到标准的养虾水质,它好比炒一道菜,为了味道诱人,就要讲究“锅气"。
换水(含进排水)的目的是为调水作准备。由于高温季节的到来,只是有时候通过换水降低虾塘水体的温度,给调水创造适当的水温。换水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调节盐度、降低肥度,还可调节水的透明度,增加溶氧。有养户吃过换水的亏(由于换水早发病早,换水多发病多),只好采用封闭式养虾(从开始放苗到收成都不换水)。至于几造虾也能不换水养出来,从而证明养虾在理化、生物因子稳定的条件下得出的成绩较好。
养虾调水的时机往往受制于天气。一些恶劣的天气往往给调水带来干扰,调水的产品必须具有较强的抗应激能力,就得搭配抗应激的产品。有养户认为红糖是最好的碳源,它可提供复合菌种(如EM菌)营养源,通过庞大而复杂的“供生关系”获得稳定性的微生态。
养虾之所以走“调水"路线(即水体保健),皆因对虾的生长需要。水环境的优势促使对虾长速变快。有养户认为调水的次数过多会造成"不可控的局面",然而"水能量"总是调出来的,绝大部分“水能量"是通过太阳光的光合能转化过来的。以镜检藻类过多的现象来看,它们就是养户平时投入营养已过剩的结果之一,毕竟藻类是不宜过多的(指其间接导致pH值早晚相差甚大时,会造成对虾应激而发病)。为了控制藻类过多,除可以削弱营养(即几次改底来氧化堆积的有机物)来降低藻类的营养来源外,还可以多用光合菌。
在养虾的周期里,以月为单位,可以按每10天的间隔期调一次水。有养户认为如个半个月内也不调一次水,对虾就易出问题了。在相关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水质的变化:10天一大变,5天一小变。尤其在高温下,5天一小变是常态。有养户觉得好水质是养出来的,当他拼命投喂时,就有可能加速水质老化,就得跟进水质的变化并及时调水。
老化的水质一般发生在养虾的后期。养户在应用调水产品时,如果做到"宁专勿杂",最大程度上让虾塘水质有所"修整"。这好比一个人吃素食,身材保持很好。养虾也一样,面对水质问题,出现一个问题时就要及早解决,不要等到多个问题同时出现时再一并解决,这样子难度就增加了。
养虾的水质因人而异。明知底质老化严重,还不整底,这样子的养虾心态,就等于埋下一个“地雷"了。老是说水质不够优良,宁可责怪调水产品使用不当,也不责怪底质差;宁可责怪调水产品效果差,也不责怪调水前后三、五天的给水体引来"恶性的污染"。有养户认为倒藻(这里指倒了有害藻)总有毒素的,如果对虾摄食了,就容易患上肠炎。如果持续时间长,这样子的水体无疑给对虾带来"致命"的打击,况且倒藻严重的水体自我修复能力下降了。
养户在调水上要考虑周全,不是漫无目的的调水,更不要明顽不灵的调水。见某些养户习惯用漂白粉去消毒(这里指养着对虾的水体),这种既消毒又杀藻的操作,虽然说是铤而走险的,但给难调水的虾塘带来曙光。藻相中以一些大型的绿藻、蓝藻为优势时,还是要削减其优势才得到调水的效益。难调水的虾塘总让人"毫无招架"之力,即使解毒多次或选用多个大品牌且口碑好的调水产品也调不出理想的水色时(指药残过多的虾塘),就该暂缓调水,以免浪费。
从诸多虾塘调水的反馈效果中看,因区域不同同一调水产品同一养虾周期的应用所表现的水色不一。有些虾塘容易肥水;有些虾塘容易浊水;有些虾塘容易清水……权衡利弊去调水,这是养户对水质的深刻理解。灵活管理的意义:即使天气再恶劣,水质再变化,也总能养出虾。
当养虾的调水时机出现时,应用调水的产品就需具备对环境友好,无残留等特点。养户虽然通过产品说明书了解其产品特性,但还是以当次检测的水质结果(含镜检藻类丰度、杂质多寡等)为参考才规划调水。目前因水质原因造成对虾难养,所以才要科学管理水质,以"防重于治“的传统观念来强化水质管理,有时候讲究调水产品里面的活菌数量固然重要,但不代表越多越好,过多会使整个虾塘菌环境失衡,出现副作用(如缺氧、中毒等)。一些养户觉得调水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如果等对虾出现了问题,就有“减产"风险。相信"水好才有虾好"的次序,它交待了“调水养虾”的关联性。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水产热点”独家所有,版权合作,敬请联系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fengtenga.com/hftjb/1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