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为风湿痹痛主药。无问新久,均可应用。
威灵仙:为风湿痹痛之要药。性猛善走,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
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
川乌: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者。
蕲蛇:透骨搜风,祛内外风邪,为截风要药。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顽痹。亦为抽搐痉挛之常用药,风毒之邪壅于肌肤亦为常用之品。乌梢蛇功同此而力不及,然无毒。
木瓜:为治疗风湿痹证,尤为湿痹、筋脉拘挛之要药。(为治疗风湿痹证酸重拘急麻木及吐泻转筋常用药。)
松节:尤善治寒湿偏盛之风湿痹证,祛筋骨间风湿。
海风藤: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常用药。
昆明山海棠:治风寒湿痹日久关节疼痛麻痹之良药。
雪上一枝蒿:擅止痛,治疗多种疼痛之良药。
秦艽:风药中之润剂。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热痹尤宜。亦为治虚热之要药。
防己: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
桑枝:痹证无问寒热新久皆可,尤宜于风湿热痹。善走上肢。
海桐皮:尤善治下肢关节痹痛。
雷公藤:治风湿顽痹之要药。皮有大毒。(卫茅科)
五加皮:强壮性祛风湿药。尤宜于老人及久病体虚者。
狗脊:对肝肾不足兼有风寒湿邪之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者最为适宜。
千年健:“颇宜于老人”,常与钻地风相须为用。
雪莲花:尤宜于风湿痹证而寒湿偏盛者。
桑寄生:为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
补虚药人参:大补元气,为救脱要药(为拯危救脱的要药;为补肺的要药;为补脾的要药)。
西洋参: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凉。气阴双补。气阴不足重症,火盛。
党参:气血双补。
太子参: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平。气阴不足轻症火不盛及小儿,宜用。
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治气虚水肿要药。为“补药之长”。
白术:为补气健脾要药(“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山药:为平补气阴之佳品。
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号称“国老”。
大枣:治疗心失充养,心神无主而“脏燥”之要药。
沙棘:为藏医蒙医治咳喘痰多较常用药。
饴糖:尤宜于脾胃虚寒之脘腹疼痛喜按,空腹时痛甚,食后稍安者。另用于小儿发育五迟。
鹿茸:助阳之力强而起效慢,用治慢性阳虚。治急性力不及附子。为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的要药。
淫羊藿:亦称“仙灵脾”或弃杖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巴戟天:对肾阳虚兼风湿者尤宜。
杜仲:为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续断亦是如此。为治肝肾亏虚胎漏胎动之佳品。
理气药青皮:疏肝破气,较陈皮性较剧烈,行气力猛,偏入肝胆。
陈皮:为治痰之要药。
木香: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也为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
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痹痛之要药。为妇科调经之要药。“乃气病之总司,女可之主帅也”,为气中血药。
薤白:为治疗胸痹之要药。
大腹皮:宽中利气之截药。
分享,点赞,在看,都在这儿,点我不香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